close

(又是一篇很久之前就預告要寫的網誌,主婦鄉下時間過得比較慢嘛.........)

 

出國旅行經驗不少的我

說到種族歧視

其實我聽到的還比碰到的多

 

某一天我在網路上逛部落格

讀到一位也是嫁來美國的台灣女生

她說到在平常生活和夫家的家人相處中

甚至是自己的老公

她其實都有感覺到一些的種族歧視

老公那部分,我還滿訝異的

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那很正常

但是從另一半來的歧視感覺一定很不好

 

 

記得在我們訂婚後不久

有一次聊天Josh跟我說

他剛認識我的時候,我對他來說還是會有"亞洲/台灣"的外在標籤

畢竟他從小到大學校同學、朋友中沒認識一個亞洲人 (不是不去認識,是認識不到),

他也從來沒有想過會和不同國籍的人交往

但我們相處一陣後,他就已經完全沒有那種感覺

他說,我對他來說就是"Emily",不是"台灣女友",就是"女友"

已經完全不會有"我們來自不同國家"、"長得不太一樣"的感覺

或許是交往後就發現彼此相似點很多,我們溝通也無障礙

我也沒有天生一臉中國娃娃的長相

所以對他來說,我們倆那種"種族差異"的感覺很快就消失了

 

而從我們一開始交往到現在婚後搬到美國了

不管是從夫家 (完全一般的美國家庭)

或教會 (全是美國人)

甚至在我們所住的城市 (幾乎遇不到華人)

我還真的從來沒有過被歧視的經驗或感覺說!

 

維吉尼亞州算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州

美麗的風景之有名

屬於美國最早的發展的區域之一

歷史建築、內戰遺跡很多

各教派的教會多到比商店還多

州民普遍屬於純樸那一掛

除了幾個大城市或大學城比較可以看到非白種人外

在我們住的小城市是幾乎看不到亞洲人的

但是種族歧視的問題卻比到處可以看到亞洲人的美國大城市還少很多

或許是鄉下的純樸也有關係吧

在我們這裡

到戶外爬山,有時候甚至只是在路上走路交錯

都會彼此打個招呼

 

是否有被種族歧視

有時候也純粹只是個人解讀對方問題或行為的結果而已

例如有一次老公的妹妹抱著她的小女兒在跟我聊天

我稱讚她的愛心奶嘴很可愛

老公的妹妹丹妮爾就問了我一句:『你們在台灣也有用奶嘴嗎?』

她是非常有禮貌、甚至有點不太好意思,覺得自己可能要問個蠢問題的語氣問我

我跟她說我們也有

她立刻說:『不好意思,我只是因為完全不了解很好奇想問一下』

我也馬上回她說:『喔,沒有關係的,我可以理解!』

有些人可能聽了她的問題就會心想:『是以為我們台灣很落後連奶嘴都沒有嗎?!』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面對一個我們挺不了解的國家的人

就真的很有可能問出同樣的問題

例如我們的那位羅馬尼亞朋友

說實話,我對羅馬尼亞還真的挺不了解的

不知道他們到底是像歐洲還是偏俄羅斯

他們的嬰兒到底也吃不吃奶嘴,不問我也不會知道

 

在教會

我跟老公不只是星期天參加主日而已

我們還有敬拜團隊、青年團隊,外加現在建立新植教會的服事

從交往時第一次和Josh來到他們的教會

就被邀請隔週和他們一起參與主日敬拜團隊彈keyboard

所以有非常多的機會和人接觸

不是只是嗨嗨打打招呼而已

即使在這個近千人的教會,在我之前亞洲面孔好像只有一個

我卻很能感受到他們對各族群的接納度很高

2012年教會一整年在推動替各國家禱告

每次的主日敬拜結束,就會播放一段為其他國家禱告的影片

每週都是不同的國家

教會裡也有不少對夫妻領養外國小孩

像是非洲、中國小孩

我們認識一對美國夫妻,他們原先已經有三個小孩了

仍接連收養兩個來自非洲的小孩

而且那三個哥哥姊姊也是完全把兩個小弟弟當做親弟弟一樣

 

結婚後很快就加入不同的服事機會

卻從來沒有感受到有任何不被尊重的感覺

大家完全沒有把我當作外人

甚至也不會三不五時就"中國""台灣""亞洲"或"你們台灣...."

反倒是我自己偶爾開玩笑會說:『不要忘記我台灣來的耶!』

即使當他們好奇對我的國家有問題時,也是很有禮貌地說:『我不太清楚,不過在台灣.....?』之類的

我的待遇跟大家一樣

需要幫忙時,做一樣的工

需要發表意見時,我的聲音也一樣地被尊重

 

不久前在台灣節目看到討論世界各國的人

出生在美國的女藝人Ivy說,有些美國人或許自大驕傲,覺得美國最強

但其實很多美國人是很清楚且承認自己國家的問題

這一點是真的

教會常帶領大家替這個國家禱告

他們很明瞭這個國家很多地方需要加強

要能做到唯有靠上帝了

 

我們的朋友群也是對不同種族有極大的接受度

甚至不像多數的白人,能夠很謙卑地稱讚其他的國家

我們和朋友的國際晚餐聚會中

幾次我跟另一位羅馬尼亞女生 (她也是老師) 聊到一些文化、甚至歐盟的事

我們的美國朋友們居然都在一旁嗨嗨笑說:『聽她們的聊天內容,都會突然覺得我們好笨喔!都插不上嘴』

當下我還滿驚訝的

 

我公婆對不同文化的接受度也超高

尤其他們來台灣

真得是完完全全地表現出"入境隨俗"的態度

而且大大方方地接受文化的差異

我從來沒看過我公婆有任何一點點的厭惡或批評

面對台灣不同的人際表現或待客方法,也從未表示過"怎麼跟美國那麼不一樣"、"我不能接受"

我反倒是最常聽到我公婆問我:『你們通常是怎樣做?妳家人習慣是什麼?』

還再三強調我們千萬不要為了他們改變什麼

就連在台灣參加婚禮給紅包這習俗

公婆居然也準備了給我們,婆婆在美國買不到紅包袋只好裝在很漂亮的白色信封

我笑笑地對婆婆說,白包在台灣是參加喪禮用的

婆婆居然還一直很不好意思,還問我在台灣哪裡可以買到紅包袋

是我們一直強烈堅持說沒關係,婆婆才放棄

 

公婆倆在台灣的那一週

我從他們口中聽到的都是台灣的好

他們完全放大在台灣看到的一點一滴的優點

一直到回到美國

每當有人問起他們的台灣行

他們都口沫橫飛地分享各種所見所聞

身為媳婦,看到他們如此替我來自的國家而驕傲

我真的覺得很開心

 

當然我也不禁會想"種族歧視"或許還是會跟語言有關係

即使不願意我也很難不去想

在英語系國家,如果你的英文破破的,別人會不會對你有一樣的耐心

或著你說起英文,外國腔很嚴重,別人似乎也很難不把你當作外國人看待

 

Anyway,

我覺得種族歧視看人、看地點、看聽者的意

有時候是真的、有時候是想太多、有時候就是這樣你也改變不了別人

不同的文化交流,就是上帝讓我們操練接納的機會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ily 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